close

我的觀影心得一定有雷有大雷,一定會被劇透,請慎入。

 

史上最殘酷人性試煉!80名平凡上班族,某天被困在平日上班的摩天大樓裡,廣播系統突然傳來不知名人士的聲音,恭喜他們獲選參加一場社會實驗,在接下來的時間裡,80個人必須用手邊可得的物品當作武器互相殘殺,沒有時限直到遊戲最後,只有1個人可以活著離開大樓…

覺得自己看電影的口味是否越來越重,當鬼片越來越不恐怖,最近看滿多殺人片的...我沒那麼愛好血腥暴力,不在乎殺人過程,但主題要吸引我。

辦公室大狂殺的主題完全就是我近期的菜,"人性試驗"、"社會實驗"、"只有一人能活著出大樓"。看完簡介,沒什麼好猶豫,看就對了。

貼心小叮嚀,辦公室大狂殺限制級喔!

貝可公司是一間位為哥倫比亞的非營利組織,官方說法是旨在促進南美的美國公司,雇用美國員工。

有一天員工進公司時,發現安檢異常嚴格,持槍警衛讓本地員工都回家,只有美國籍員工照常進公司上班。

人事部提醒第一天上班的丹妮,要盡快到醫院植入追蹤器,這是為了美國員工安全,因為哥倫比亞的治安不佳,有了追蹤器,發生意外可以馬上知道員工在那。

雖然覺得突然出現的負槍警衛有問題,員工們還是正常上班,這家公司氣氛不錯,員工沒什麼工作壓力,麥可琳卓開心的在辦室公調情。

公司突然傳來一則廣播,告知員工們:在這棟大樓裡有80人,接下來的8小時,大部份的人都會死,如果要增加活命機率,就要完成任務

第一個任務是:接下來的半小時,要殺死兩名同事,如果沒達成後果自行負責

公司所有門窗都被關閉,整棟大樓都被特殊金屬罩住,所有通訊都被切斷,有人驚慌,但大部份的員工們覺得只是實驗,營運長貝利也出來說這可能是演習。沒有人起了殺機。

半小時後,有人中槍倒地,員工們一陣慌亂躲藏,貝利與麥可察看屍體,發現死者不是中槍,而是頭部內部爆炸,麥可想到是追蹤器的關係,這也是為什麼本地員工今天被叫回家的原因,本地員工沒裝追蹤器。

麥可拿著餐刀把自己鎖在廁所,想把追蹤器拿下,但廣播男聲阻止他,並說麥可如果不停止,便會引爆他的追蹤器。麥可只能停下動作。

廣播要大家不可自行拆下追蹤器,也不可破壞監視器,違者將不再警告,會直接引爆追蹤器。

我覺得設定還不錯,第一個任務大家不當一回事很合理,藉由追蹤器操控人命很準確,雖然覺得要進公司還得在頭內裝追蹤器也太可怕,但人為財死,貝可的待遇很好,工作也輕鬆,才會有那麼多美國員工離鄉來工作。

唯一的bug是新進員工丹妮,她沒裝追蹤器耶,那有算在80人裡嗎?那如果讓她去拆監視器,廣播也沒辦法拿她怎樣啊?

廣播接著說出第二個任務,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,要殺死30名同事,如果任務失敗,他們將會自行殺死60人

此時員工分成兩派,一派以營運長貝利為首,覺得要有所犧牲,才有更多的人活下來。麥可一派(大多數)則是覺得不能濫殺無辜,而且就算殺了30人,對方也不會留活口,不可能讓生還者把事情說出去。

琳卓本贊成貝利的意見,後來聽到麥可的說法後,提出建議,先到頂樓掛布條求救。麥可對琳卓贊同貝利的意見感到不滿,但琳卓覺得麥可太過理想化,兩人發生爭執。

同事們掛布條時被對方發現,外頭開槍攻擊,廣播也發出警告,繼續掛布條就引爆追蹤器。掛布條求救宣告失敗。

貝利威脅警衛艾文交出槍枝室鑰匙,艾文不肯,貝利妥協後,又再度找上艾文,用武力脅迫他,艾文只好丟出鑰匙。

一般來說,堅持理想與善良的主角都滿惹人厭,麥可也不例外,很多時候他的行動太獨斷,硬是要做一些危險的事,但他的邏輯正確,對方怎麼可能會讓他們活著出去報警。只要追蹤器還在身上,不管怎麼做都會沒命的。

這個論點有說服我,麥可不是只會高呼善良正義的主角。

貝利曾參與過特種部隊,這個設定合理化貝利的行為,貝利不只有智力也有武力,同時是個現實主義的執行者,我並不討厭他。貝利應該也知道活命的機率不大,但特種部隊不會放過一線生機,他積極想活命很正常。

貝利發現公司槍枝室有大量槍枝,明白這一切都是計畫好的,要讓他們自殺殘殺。

貝利一派持槍讓員工們集合,有18歲以下子女的員工豁免,先殺60歲以上的員工,但60歲以上的員工只有7人,貝利自行決定要殺哪些人,出聲反對的都會直接被槍殺。

新進員工丹妮一直躲在地下室,後知後覺的到員工集合處,發現正在挑選要犧牲的人,丹妮連忙跑去關掉供電系統。

突然的黑暗讓員工們有機可逃,持槍的一行人也開始殺人,任務時間很快結束,死了29名員工,任務失敗,廣播宣布將要殺死31人,便開始一連串的追蹤器引爆。

最後的任務是殺最多的人就能活命,目前殺了最多的人是貝利:11人。

一部份的人開始找人殺人,有人想到既然追蹤器裡有炸彈,那麼就搜集死者(被員工殺死的)頭裡的炸彈,把門炸開逃出。

丹妮一路逃生,卻在搭乘電梯時,開門遇見貝利,貝利馬上開槍殺了她!

我一直以為丹妮的隱藏的關鍵角色,雖然一直躲著,但幾次被發現或被攻擊都運氣很好的逃開,加上她沒有追蹤器,或許是一個伏筆。

很意外丹妮這麼乾脆的被貝利殺了,那埋這個梗有何用啊?

麥可找到琳卓,發現桌上的炸彈(就BB彈大小),麥可把炸彈放進口袋帶走。有員工自製汽油彈攻擊,麥可跟琳卓逃離時遇到貝利,貝利開槍打中琳卓,琳卓死在麥可懷裡。

憤怒的麥可偷襲貝利,兩人博鬥,麥可抓起地上的膠帶台攻擊貝利,貝利吐血而亡,廣播聲響起,麥可是最後一個生存者,贏得這場遊戲。

這部片我唯一笑出來的地方,就是麥可跟貝利搏鬥時,按到公司的錄音簡介:貝可的辦公室遍布四十多國,並訓練員工面對現代辦公室之多變的挑戰。這挑戰的確意想不到啊!

貝利倒下丟了槍,兩人搏鬥真的就隨手取材,才有點符合簡介:利用隨手可得物品當武器。有的版本簡介寫的很扯,釘書機、迴鈫針都出來了。明明整部片最多的死法不是中槍死就是追蹤器引爆。其他不是意外就是武器:菜刀、斧頭、汽油彈。

真正因為辦公用品死的似乎只有貝利,特種部隊最後的死法很落漆啊!

大門打開,外頭持槍警衛押著麥可進公司旁的舊機棚房間,有位男人站起來迎接麥可,麥可認出他是廣播的男聲,抓著對方的肩膀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,對方說他不解答任何問題,這是科學實驗,一切都是為了搜集資料,只要麥可回答完問題就會放他走。

麥可觀察周圍,有攝影機正在拍他,有人拿著筆要記錄麥可的回答,牆上有大量監視器,麥可看到了貼著每人名條的引爆開關。

哪種情緒最能正確描述你現在的感受?A:難過、B:解脫、C:困惑....

麥可打斷問題:你們有看到我拿走炸彈吧!我把炸彈放在你們身上!

麥可衝上啟動引爆開關(除了他自己的),男人與警衛倒下,麥可奪走警衛的槍,把屋裡的人都殺了。

實驗方大概沒想到經過大狂殺的實驗者還這麼有觀察力與執行力,對方的人數不多,戒備也不森嚴,可能這也是設定,看倖存者能不能再逃離這房間。我是不相信回答完問題就會放麥可離開啦!

麥可離開房間,虛脫的望向天空,此時畫面出現了許多監視器,麥可在其中一個,其他的監視器出現的全是實驗倖存者。

廣播女聲:第一階段結束,第二階段開始

我覺得辦公室大狂殺本來應該有拍續集的打算,拍第二階段的實驗,看這些倖存者要如何再度倖存之類的,但票房沒有很好,應該不會有續集了,我是覺得滿可惜的。

這個實驗設計的不錯,發現被實驗者的異狀,就馬上警告增加規則,機動性很高。

最後一個任務是殺最多人的就可以活下來,但殺最多人的不一定可以活到最後,倖存者麥可只殺了一個人啊!這是心理戰,大家都不知道對方殺多少的情況下,會更努力殺人。

其實疑惑為什麼第二階段不引爆麥可的追蹤器,他就是個禍害,但就實驗方來說,麥可勇於提出意見並執行,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對象,貝利也是,我覺得被留下來的多半是有實驗價值的人。

本來期待會像國定殺戮日一樣,就首集而言,我覺得辦公室大狂殺更勝於國定殺戮日,但票房差滿多的...有時候運氣很重要,國定殺戮日被批評的很慘,但票房還是滿亮眼的。

雖然這部死很多人,加上實驗方,死的人就超過80人,有滿多噴血畫面,但比較血腥的就貝利跟麥可查看爆頭那邊,其他我是覺得還好。

我滿喜歡辦公室大狂殺,小缺點是員工有點多,分散了主角們的戲份,丹妮這個角色根本雞肋,其他都不錯,值得一看。

看多了這類電影,我開始覺得社會行為科學家都很瘋狂,如果有機會讓他們作實驗,就完全不在意人命。當然這是偏見,電影看看就好,要相信專業。

片尾是California Dreaming,為什麼選這首,麥可來自加州嗎?我比較喜歡電影開頭,員工進公司打招呼打屁的音樂,Yo Vivire(I Will survive),拉丁歌曲符合哥倫比亞的背景,歌名我將活下去也很點題。

雖然看不太出來,畢竟九成九的劇情都在辦公室,但電影真的是在哥倫比亞的波哥大拍的。就放個拉丁歌曲吧!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日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